close

我家住在康樂里觀後感


 


這部記錄片在講位在台北市晶華酒店對面康樂里社區的故事,時間發生在1997年,當時因為麥可傑克森住在晶華酒店往下看到這樣像貧民窟的社區,覺得為什麼台北市還有這樣的地方,當時的台北市長陳水扁覺得很沒面子,決定要拆掉這個社區建音樂公園。


住在這個社區的居民共三百多戶,很多人是在國民政府來台時就住在這裡了,一住就住了五十幾年,大家都想要繼續待在這個地方,而且市政府也沒有安排居民的住處,違反「先建後拆」的原則。當地居民跑去市政府前抗議,在拆遷期限到之前辦了很多的活動,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,眼看拆遷期限越來越近了,但是仍想不出什麼好辦法,有一位老先生上吊自殺了,激起大家不滿的情緒,群情激憤的跑到市政府前抗議,可惜不管怎麼抗議都沒有用。最後拆遷的日子到了,仍然有部分居民留在自己的住處,居民加上一些前來聲援的市民聚集起來要阻擋怪手前進。


結果在凌晨一點時發生了第一起的火災,留在社區內的居民倉皇逃出,當天共社區發生的七起的火災,逼的大家不得不徹守,大家都質疑是警察縱火,然而事情的真相沒有人知道,社區被怪手給拆掉了,大部分的居民只能自尋生路,僅緊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被安置。


看了這部記錄片讓我想到「國家共匪」這部記錄片,內容在講能丹國家公園,國家公園的設立會影響到原住民的生活,所以原住民都叫國家公園的管理員為「國家共匪」,後來能丹國家公園因為原住民的抗議最後不設立。康樂里社區多少人在這生活了幾十年的時間,為了建公園要把當地的居民給趕走,這就如同國家共匪記錄片的原住民一樣,家園被人入侵了,被迫撤離。


這部記錄片的拍攝時間很長,他含蓋了未拆遷時的康樂里,一直到新建好的公園,主要在講康樂里居民與世無爭的生活,到後來的抗爭,對於康樂里被拆掉的後續發展沒有太多著墨。陳水扁市長在這部片中毫無和里民協商的誠意,就像樂生療養院的事情不被重視一樣。社會弱勢的聲音太微弱了,不被人重視。


我覺得真的像記錄片裡面所講的,台北市真是「窮人的墳場」,這是一首改編自陳水扁競選歌曲「台北的故鄉」的一首歌曲,歌詞非常諷刺,台北市有錢人太多了,窮人沒有生存的空間,為了圖利建商,陳水扁市長堅持拆掉康樂里社區要蓋公園,結果康樂里被拆掉後,過了一年公園都還沒有預算可以興建,建設公司的股票卻上漲了百分之一百四十,這根本就是嫌貧愛富的作為,社會弱勢的問題沒有選票,永遠不受重視,就像樂生療養院也是一樣的,不管哪一個黨都不會有人重視樂生的問題。台灣現在的社會價值觀已經變了,在蘋果日報閱報率高居第一的這個時代,還有多少人會關心社會弱勢呢?


 


網友對我家住在康樂里的評論

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t223615524/767380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派翠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