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試著保留我的純真
我試著當個好人
我竭力不要變得太自我中心
我很努力地嘗試,思考時要像個人
-Pepper White
這段話出自於創意工廠MIT,作者懷特是MIT的機械工程碩士,在MIT當然收穫很多,但是機械式的思考也讓人變得不近人情,產生了"心靈創傷".在MIT的要求很高,每一個學生都很用功,在MIT讀書的日子大概只有開學的前幾週有時間可以喘息,接下來就是不停的考試和作業,在這種不近人情的嚴格要求下當然很苦,但也正是這種壓力,很多的創意也就源源不絕的冒出來.
這樣的訓練會讓一個人產生多大的改變呢?每一個MIT畢業的學生,檢視一個人的方式,就好像撿起一根螺絲釘從各個角度檢視,如果他完美無暇,就把他歸類為好的螺絲釘,丟入籃子裡,完全將一個人當做"工程系統"來看待,這就是從MIT畢業的結果.
MIT的自殺問題也很嚴重,有人碩士讀了五年畢不了業,最後就上吊自殺了,多麼的可惜阿!如果他不是待在MIT或許有更好的表現都有可能.有些人在MIT讀書到最後恨透了MIT,竟然說:"有時候我覺得MIT像是我想要消滅的巨大火龍."
這個同學已經快要2C了,在MIT碩士班必須平均達三點五級分才能畢業,也就是說你拿到了多少個C,你就要補回多少個B,3C就列入留校查看,在MIT這種嚴格要求之下即使很努力可能也只是拿到一個C,因為高手太多了.懷特當舍監就問這個同學怎麼不找教授談談,這個同學說教授只是一直不斷的問他的問題,好像要把他考倒一樣,而且走在無盡長廊他遇到他認識的三個人,三個人都沒有和他打招呼.結果這個同學還是從MIT畢業了,畢業後得到"創傷後壓力失調症候群",如果他當初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,不知道他是否還會選擇MIT.
MIT的學生每天都用功讀書,幾乎很少參加社交活動,有一個女生讀MIT就說:"在圖書館讀書很多男生一個個跑來問:『呃!你讀什麼?』他們很多人都是MIT三次方,你知道什麼叫做MIT三次方嗎?就是大學、碩士、博士都在MIT讀,他們從來就沒有成熟過,進大學以後就是不斷的工作讀書工作讀書,好不容易拿到了MIT終身職,當他們看到像我這種年紀的女生真的不知道要如何開口."
看到這邊,你還會羨慕MIT PHD嗎?你還羨慕MIT三次方嗎?他們未來的人生確實是彩色的,可是他們的人生不見得快樂.回顧自己年輕時每天就只是不停的讀書,完全沒有玩樂.
當然不能否認在MIT的訓練下所得到的能力,這樣的訓練讓一個人更有創意和想法,這點無庸置疑,像是二七零這門課就很有趣,這門課是機器人競賽.但是在這種環境能不能保留點空間,機械式的思考會不會造成心靈孤寂呢?
每個父母都以小孩進MIT為榮,只是在MIT讀書不見得是一件快樂的事.
創意工廠MIT這本書我覺得是現在大學生都應該要看的一本書,裡面有很多的問題都值得我們探討,我推薦大家可以買來看.
留言列表